2024年7月25日 星期四

【教室是創造奇蹟的地方】

 

如果企業人成為高中校長會激蕩出什麼火花會成功嗎?

利用暑假的時間重讀台大社會系教授藍佩嘉老師寫的「拚教養」,書中提到日本的教改造就「寬鬆世代」,引起我的好奇,什麼是寬鬆世代?

網路尋找寬鬆世代相關文章,在關鍵評論網看到介紹兩部日劇,「寬鬆世代又如何?」以及「先生而為師」《先に生まれただけの僕》,這是繼「女王的教室」後又一部吸引我關於教育的戲劇作品。

先說什麼是 #寬鬆世代?

寬鬆世代(日語:ゆとり世代/ゆとりせだい Yutori-sedai */?),指1987年之後出生的日本人。這個世代的人在就學時期主要受到2002年開始推行的「寬鬆教育」(ゆとり教育)影響。  


寬鬆教育旨在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並將教育大綱中學生必須掌握學習的內容減少了三成,亦統一實行五日制學校週(週休二日),減輕了學生的負擔。

在寬鬆教育下,輿論認為學生的學習能力普遍下降,學習態度亦不夠端正,畢業後於職場上亦突顯出與同事之間的相處問題。一般認為,寬鬆世代的人學習能力和競爭力都不及以前的世代。 

非常推薦這本書,下一篇再來好好介紹


日劇「先生而為師」的啟發

簡單說,少子化廢校裁併潮中,一定要有企業管理的思維!

日劇「先生而為師」《先に生まれただけの僕》男主角鳴海原本是在大企業任職的職場菁英,曾經多次成功挽救業績不振的營業所,沒想到卻因為公司派系鬥爭被派至集團的私立高中擔任校長,這所學校學生人數年年下滑,關門倒閉似乎是無可避免的結局,但是鳴海卻透過企業管理的思維校,大力進行改革,成功挽救學校的命運。

鳴海認為學生既是商品也是客戶,家長則是教育合夥人,所以學校必須對客戶、商品和股東負責,鳴海擔任校長挽救學校的作法令我聯想到所服務的第一所學校。

這所非山非市的國小,因為學生數不到三十人,也面臨裁併校的危機,然而在校長的支持下,我主動請纓要幫學校招生,當初我的構想是擬定三年計畫,一面透過企業管理的手法,提振學生人數至50人, 一方面則是在發展學校的特色,凝聚師生共識,治標與治本雙管其下,翻轉學校的命運。

策略上也是向下尋找生源,利用校友的力量,開辦官方粉絲團,投注廣告、凝聚師生共識,規畫舉辦招生說明會、與幼兒園合辦夏令營,與「先生而為師」劇中鳴海校長的思維與做法不謀而合,後來峰迴路轉,這所學校除了自己在招生上的努力,也成功轉型為藝術實驗小學,只是無緣如鳴海校長印證我的策略。

兩年前我來到新北市的雲海國小任教,非常好奇學校如何在校長八年任期內,學生數由35位成長近90位,在與世和校長的相處對談,以及我自己的觀察中,又再一次印證,少子化廢校裁併潮中,校長一定要有企業管理的思維,既能找到學校的定位,發揮學校的優勢,又能凝聚教職員與家長的共識與支持。

決定放棄回歸企業的機會,決定續任校長時,主角鳴海說的一段話大意是

「以前商社頂尖的業務人員,但是為了達成業績目標,必須說很多違心之論,企業的利益優先,但是學校老師是不能說謊的。」

教室是創造奇蹟的地方!

教育能夠創造奇蹟,孩子成長的同時會創造我們難以想像的奇蹟
~女王的教室

對於曾經從事業務工作近30年的我,對這段話感觸很深,在企業任職時達成業績目標是最優先,往往無法服膺自己的信念,主管與部屬免不了存在利益關係,但是擔任老師,在自己的教室,卻可以忠於自己的信念,維持單純真誠的師生關係。

其次,擔任業務主管時,每隔一段時間就不得不考核掉一些無法達成業績目標的同仁,不免也感到不忍。但是身為一位老師,無論學生成績好壞,卻只有想盡辦法幫助他,絕對不會放棄他。兩者的價值感截然不同。

這也因此讓我真心喜歡老師這個工作,感到內心的充實與滿足,願意拋下一切,成為一位老師。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