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與在平動任教的夥伴煜庭及以前的學生阿中相約在新竹喝下午茶,我特地由台北開車去參加。
難得見到4年未見的阿中,他來新竹參加陽明交大舉辦的半導體營,阿中現在已經是個身高比我還高的高中生了,但害羞靦腆依舊!
回到2019年,當時我是TFT的兩年計畫第六屆成員,我被分發至屏東縣的新埤鄉任教,這是所學生人數不足30人的迷你小學,當時的五年級只有三位小男生,我都戲稱他們是三劍客,我是他們的社會與自然科任老師。
阿中是三劍客之一,上課閒聊時,他說最喜歡的科目是數學與自然,長大的志願則是當科學家。
上課時他問的問題都頗有深度,譬如當我談到日蝕的形成,是太陽、月亮、地球連成一線所致….他立刻提問
『老師太陽系的八大行星有沒有可能連成一線?』
『呃…….我們一起查查 下節課來討論….』
過了幾天他又告訴我最近在看愛因斯坦的理論,我點點頭有些半信半疑。
某天的社會課上課前,阿中突然跑來講台前找我,打開筆記本請我看…..
我仔細一瞧看著筆記本上的內容,非常驚訝
『哇 你好棒!!自己研究耶…..老師相信你以後一定會成為科學家!!』
筆記本上用筆寫出E=MC,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公式
還畫出原子構成圖(???),另一頁則是化學元素表
這應該是至少國中物理化學才會教的內容,一個國小五年級的小男生,竟然憑藉著自己探究的興趣,從學校圖書館借書來研究,還自己做筆記。
這令我感到既敬佩又慚愧。
敬佩的是這個中低收入家庭長大的孩子,對知識的強烈渴望,家中沒有餘錢買書,甚至穿的襪子都破了好幾個洞,然而他每週不斷從圖書館裡借閱各式各樣與科學有關的書籍,甚至是兒童版的大英百科全書,這樣的求知精神令我望塵莫及。
慚愧的則是當初知道我要負責教授五年級的自然科時,其實心裡可是備感壓力,忐忑不安,學生時代唸社會組的我,物理化學一向是我的罩門,從沒搞清楚過,更別說早已畢業幾十年,所以教學時我只求穩紮穩打,不要出錯,對比孩子的努力自我充實,正顯得身為老師的我不夠認真,不夠用心。
還好一年後,TFT又送來一位第七屆計畫成員,煜庭是清大物理所的高材生,自然科當然換他接手,煜庭擅長用非常生活化又深入淺出的方式教學,連我都聽得津津有味,在他的指導下只有三個學生的班級,竟然打敗許多大校,得到了屏東縣科展物理組第一名,不僅開拓學生的視野,也給學生很多啟發。
幾年過去了,煜庭與我始終仍然關心這些學生,這次也因為煜庭的推薦,阿中北上新竹參加半導體營。
短短的相聚,心中卻是滿滿的感動。還記得那個在屏東鄉村小學校,眼中閃爍著對科學好奇光芒的小小身影,如今已成長為追逐夢想的少年。能夠參與陪伴孩子們一小段人生,這份師生情誼,就像一顆不起眼的小石子,投入彼此的心中,漣漪不散,餘韻久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