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1日 星期日

國之北疆之五。巷弄尋味。美食邂逅。



長堤‧荇菜廚房

抵達的第一天中午在長堤‧荇菜廚房用餐,採無菜單料理預約制,這家餐廳舊名為「長堤西餐廳」或稱為「長堤咖啡屋」開了三十多年,原本是以島上的駐軍為主要客群,提供西式簡餐和咖啡為主的,是島上的官兵休假打發時間的去處。

這樣的簡餐店我並不陌生,以前我在屏東旭海服役,恆春鎮上公車總站旁也有家「心園餐廳」,總是坐滿等車收假回營的阿兵哥。

長堤‧荇菜廚房,雖然菜色已經從西餐轉向在地料理,但店家環境布置仍帶有文藝氣息以及保留懷舊的風格,算是既復古有新潮,是東引島上知名的美食地點。



長堤‧荇菜廚房外觀純白色系,深色玻璃帶有一點神秘感,令人想一窺究竟


既復古有文青的氛圍(照片取自粉專)




與老闆攀談得知高大帥氣的老闆從東引國中小退休,老婆曾經是餐廳裡的工讀生,餐廳裡有位年紀與我相仿的大叔,曾經在島上服役,數十年沒再踏上東引,現在卻來尋找軍旅回憶,曾經很不得早日離開的彈丸小島,數十年後,再次踏上小島,歲月稀釋後的苦澀變得容易入口。對許多人來說,東引不僅是服役的艱苦歲月,更是青春與記憶的濃縮之地。


小島上竟然擁有這樣一間餐廳,實在令人驚喜,即便在台灣也毫不遜色。來說說他的菜色。


炸小卷    紅糟花蛤

這次來吃長堤‧荇菜廚房非常值得,唯一可惜的是沒有吃到野生烏魚子


紅糟花蛤

這是一道結合了閩南與馬祖地區獨特風味的特色料理。這道菜將帶有酒糟香氣的紅糟醬,與口感鮮嫩的花蛤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創造出層次豐富的滋味,醬汁實在太美味,我還用湯匙舀了幾匙當湯喝呢。

炸小卷 

個頭不算大,但體型渾圓飽滿,雖是油炸料理,不油不膩,更吃得到小卷的鮮美。





蒸黃鰭鯛(俗稱赤翅仔)

這種魚我第一次吃,刺不算多,肉質細綿鮮美,重點是產地直送,都是當天的漁獲。




淡菜 

個頭很大目測約10公分,相較台灣常吃的淡菜個頭明顯大一號,肥美
每回吃爭鮮迴轉壽司,看到淡菜朝我直奔而來,我總要拿個兩盤解饞,但在東引吃到的淡菜, 不免令人有種覺悟,啊!原來這才是淡菜!的真滋味呀!
即便煮成淡菜湯,依然清甜不腥。

       

香記小吃

香記小吃位置就在香格里民宿旁,應該說香格里拉民宿是香記小吃經營的。



紅糟臭豆腐

是店內自行研發的脆皮臭豆腐更是一絕,沾上特調濕粉入鍋炸的臭豆腐,,因為裹上濕粉油炸,所以一口咬下既酥脆又帶點厚實,讓人有飽足感,別有一番風味,算是店內人氣招牌。



 淡菜

看到菜單上的淡菜,忍不住點上一道,比較不同的料理口味,聽老闆娘介紹馬祖只有說東引的淡菜是野生,其餘都是養殖的,我們俗稱的「殼菜」,是貝類的一種,生長於淺海岩礁處,全台灣也只有馬祖才有。



老酒麵線

來馬祖必吃老酒麵線,而且每家的口味都不盡相同,香記選用的是較粗的麵線取代多數店家慣用的細麵,因此嚐來更有嚼感。



與香記小吃的老闆娘閒聊,提到一早在民宿聽到廣播,但沒聽清楚是在說什麼,原來是活動中心有舉辦宣導活動,還有送小禮品,老闆娘力邀我去參加,而且剛好就在馬路對面

也剛好閒閒沒事,也去參與小島居民的日常,於是在活動中心聽完一個多時的講座,講師是從心北市來的國小老師,最後還領得一個行李袋真不賴。

活動中心的牆上有東引的歷史,覺得蠻清楚的,就把它拍下來。




香林小館

在東引待了兩晚,第三天搭船前往南竿,準備隔天搭機回台灣。
抵達南竿後,在今晚位於馬港住宿的天后會館安頓好,傍沿著飯店旁的小徑來到馬港街上的香林小館覓食。


 連江縣南竿鄉馬祖村70號

香林小館的菜單

看到菜單上小份的淡菜只要200元,忍不住又點了一份,另外點了牡蠣炒蛋以及最有名的鼎邊糊。

香林小館以鼎邊糊獲得聯合報500碗的1碗榮耀

香林小館以鼎邊糊獲得聯合報500碗的1碗榮耀,推薦理由是這麼說的。
現點現煮,調製剛好稠度的米漿繞著鍋邊下一圈,水滾漫過,熟透刮下米糊片。湯頭極簡,丁香小魚乾、蠶豆、小腸、肉末、一點韭菜,清鮮而有滋味。



鼎邊糊  圖|顧瑋

根據網路上的資訊,鼎邊糊起源於明朝嘉靖年間的福州,與戚繼光抗擊倭寇的故事有關。當時,為了讓急於作戰的戚家軍能夠快速吃飽飯,鄉民將大米磨漿淋在鍋邊,再刮入沸騰的肉絲、海鮮等清湯中煮熟。這道菜後來成為福州的特色小吃,並在立夏時節的「做夏」習俗中用於緬懷先烈。 


香林小館的鼎邊糊類似基隆廟口夜市的鼎邊銼,應該算是系出同源,只是馬祖的鼎邊糊配料更簡單。口感柔軟、滑順,入口即化,與台灣北部鼎邊銼的嚼勁不同。


小份淡菜有七顆,每個個頭都挺大的


個頭也不小


牡蠣炒蛋就是蚵仔炒蛋,每科都很飽滿,看似平凡無奇,但都很美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