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1日 星期一

嘉義梅山風情畫-太平老街掠影

這一回再度來到嘉義,想往梅山鄉走走,由地圖上來看直接由梅山下交流道,就可以抵達梅山鄉
我規劃了機個景點要探訪 梅山36灣 巧雲小棧 太興岩步道,下了交流道開始繞著山頭盤旋前進 ,似乎每過一個髮夾彎, 海拔又上升不少, 沒錯這就是梅山36彎, 總計36彎,由海拔100公尺一直到1000公尺左右,因為一直專心開車也沒停下來好好拍照,所以就以這二十八彎的眺望台拍的幾張照片作為代表吧!
這也算是天空步道嗎? 風景很不錯喔

女兒的留影


走到觀景步道的盡頭 視野更加開闊






接近中午時分抵達太平 這裡有條太平老街 剛好肚子餓了 想來覓食
從其他部落格的介紹似乎太平老街無甚可觀,是個可以省略的景點, 實際漫步其間卻有意外的驚喜,不同於臺灣多數的老街被整型的幾乎一模一樣,太平老街另有一分樸拙之美,幾棟各具特色的老屋,有各自的韻味
另外這條老街還有一個特色,這裡是重要的臺籍作家張文環的家鄉,他的故居就是老街上的隆榮商店,商店的外牆還有張文環的文學年表呢!
非假日的午後空無一人的老街


關於太平村舊名為【大坪】,乃因村民聚居於廣大平坦的山區平地,故取名為【大坪】。海拔 1060公尺,是舊梅草公路的中心點,從梅山至太平,公路節節上昇,共有36個大彎,直到太平路才轉平。氣候宜人,綠林幽竹,景色清新優美。
從另一頭望過去也不見人影
張文環故居
這是台籍作家張文環的故居
山茶花書館與文學年表



兩棟各具特色的老屋ˋ

注意到嗎?每家的屋簷下都有公雞的圖飾, 其實這是出自張文環著名的作品『閹雞』, 太平老街以此做為公共意象



漫步在短短的老街時這家后咖啡吸引了我們的目光,可惜沒有開店,仔細一瞧大門玻璃畫個笑臉清楚的寫著『開店 看心情』,那....老闆娘今天心情不好嗎? 哈哈 ,我猜應該是非假日遊客少所以不開啦

女兒非常喜歡后咖啡的韻味,特地請我幫她留影

拍起來還滿有感覺的喔






太平老街還有一面文學陶畫牆值得一覽,山茶花是張文環的長篇小說,陳春德則是台灣前輩畫家


 山茶花是張文環的長篇小說作品,陳春德則是台灣前輩畫家


女兒專心看著張文環的生平

網路上找到更詳盡的生平介紹以及張文環的肖像
張文環(190910月—19782月),台灣日治時期的重要小說家、雜誌編輯。出生於嘉義縣梅山鄉。一九二七年赴日本求學,進入東京大學文學部,在日本求學期間和王白淵、巫永福等台籍知識份子組織「台灣藝術研究會」,發行刊物《福爾摩沙》。一九三八年至張文環從日本返台,一九四一年和黃得時、王井泉等人創辦《台灣文學》季刊,與日本人西川滿主編的《文藝台灣》分庭抗禮。《台灣文學》雜誌是日治末期台灣作家最重要的發表舞台之一。
張文環曾於一九四六年當選台中縣參議員,但受二二八事件衝擊,長期停筆,並轉入金融界和商界工作。一直到一九七二年才開始恢復寫作,發表日文長篇小說《滾地郎》,一九七七年開始撰寫長篇小說《從山上望見的街燈》,可惜尚未完稿即因心臟病發於一九七八年辭世。
張文環日治時期的小說大都集中在農村和小鎮生活的描寫,作品中具有濃厚的人道主義精神,以堅實、關懷的筆觸,忠實地紀錄生活在台灣島上人們的悲歡和願望,台灣文學評論家葉石濤稱他是「日據時代新文學運動中留下巨大足跡的作家。」
作品多取材於台灣風土,現實主義手法厚重樸實,代表作〈夜猿〉曾獲皇民奉公會台灣文學獎,小說〈閹雞〉曾改編為舞臺劇。編輯及創作上的活力,使他在戰時本土文壇有相當影響力。戰後,因政治氣氛而停止寫作
張文環,被與他同時代的重要小說家龍英宗推崇作李白型的天生文學家。他的小說,多以嘉義梅山鄉的山村為經,以台灣人的風俗民情、生活習慣及民間故事為緯,描繪在這個偏僻、幽靜、刻苦、淳樸、自給自足的山村裏,村夫村婦及市井人物的生活態度和道德理念,進而探討人的生存意義,人性的衝突、弱點,人的尊嚴、卑微人物的艱困生涯,風格近於自然主義的寫實,而洋溢著民間的想像力,對許多作者看來是美譽的「風俗畫作家」實不足以盡張文環。1938年,偕妻返臺,任職「台灣映畫株式會社」代理經理,兼任《風月報》日文編輯。1941年,與王井泉、陳逸松、中山侑、黃得時等人組織「啟文社」,創辦《台灣文學》,以和日本人西川滿《文藝台灣》分庭抗禮。1943年,以短篇小說〈夜猿〉獲得皇民奉公會文學賞,九月籌組「厚生演劇研究會」,在永樂座演出〈閹雞〉、〈高砂館〉等劇。返返台後,於1941年與王井泉、黃德時等人創辦「台灣文學」雜誌,與日人西川滿發行之「文藝台灣」分庭抗禮,為暫時台灣文藝的主力,隨著戰火日益激烈,不得不於1943年底停刊。其中篇小說〈閹雞〉,由厚生演劇會借台北永樂座公演,是第一篇改編為舞台劇,演出最久的小說,兩者都是台灣文學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除了張文環生平外也有一些老照片值得一看



以張文環著作打造的文學牆
社區民眾一起參與打造文學牆的紀錄


這面文學牆色彩鮮明,社區居民共同協力完成的陶畫,配合書中的文字,營造出兼具童趣的文學氣息
樸拙可愛的陶版畫

老街上通往三元宮的巷弄牆上繪有一幅梅山山區早期婚俗頗為生動,這是出身梅山的國畫家李國聰先生所繪,只要一幅壁畫就讓整面牆整條小巷弄有了生氣耶
母女倆開心合照

這幅畫是出生於梅山的國畫家李國聰所繪的梅山山區早期婚俗值得細細欣賞喔

往三元宮需爬上一段石階 





三元宮,宮內供奉堯舜禹三大帝,是為附近鄉民的宗教信仰中心,廟前廣場可遠眺太平村及一大片的孟宗竹。

廟前廣場有一竹雕的裝置藝術,風格與嘉義市的森林之歌與蘭潭的月影潭心很像,我猜應該都是藝術家王文志先生的作品,後來上網一查果然如我所料, 這是壽桃花燈與太平國小的三羊開泰都是王文先生特別為梅山鄉太平所設計
內部構造 完全是竹編藝術的展現





三元宮廣場邊有個涼亭可以稍作休息,吹吹涼風,放鬆心情
尋常的雜貨店卻有一種親切的人情味
老街的盡頭是成立於民國11年1922年的太平國小,掐指一算也成立94年了,迷你小巧的校園顯得寧靜






這是三陽開泰是藝術家王文志的作品



就在太平國小對面有個竹林茶坊的小牌坊,乍看之下還以為是對外營業的茶藝館之類,上去一瞧原來的是個情境造景,還有步道可以拾級而上,步道兩旁竹林夾道,滿滿綠意,彷彿電影臥虎藏龍的場景呢






竹林步道非常值得走走







太平老街原本以為只是個小景點,又因為剛好非假日沒太多人潮,在沒有期待的心情下,反而覺得有意外的收穫,如果行程不趕,又或者有閒適慢活的心情,真的不妨多駐足喔!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