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4日 星期五

裁併、廢校危機下,偏鄉小校的精彩與掙扎



我自己年過50歲,才離開職場投入教育,加入Teach ForTaiwan,曾經在屏東非山非市的學校擔任2年教師,有很多對偏鄉學校的觀察。我曾經親身投入協助學校突破招生困境的努力,也經歷過學校進入裁併程序,而後又戲劇性的轉型。

我不確定這些觀察是否適用其他偏鄉學校,因此2年計劃結束後,我加入Teach ForTaiwan的後勤團隊,有機會實地造訪分佈在雲林、南投、台南、高雄、屏東、嘉義這幾個縣市將近30所鄉村小校,累積了一些發現。

我看見的是:每位校長熱情接待的背後,其實是渴望努力能被看到,以及帶領鄉村小校面對發展困境的壓力、堅持不懈、無力與無奈……。

政府有權能廢校,校長無力可回天


再度成為現場教師後,我依然持續關心偏鄉學校的動態。注意到前陣子有個新聞〈彰化大城「4年廢3校」 小學生公開信向總統求援〉,原來彰化縣大村鄉4年間裁併了3所學校,引發居民北上抗議,小學生甚至上書總統,但是仍然無法挽回;另一則新聞則是〈再裁併!高雄3國小確定掰了40所學校亮紅燈〉,提到新學年高雄裁併了3所不到40人的小校,但是高雄市還有40所國小新生人數為個位數,恐怕也會成為下一波裁併的對象。

在這其中有某間確定被裁併的學校,2022年我才去造訪過。當時校長非常熱情接待。這位校長曾擔任過職業軍人,專長在科學教育,見解獨特。我們在校長室暢談了2個小時,除了分享學校發展的現況外,也介紹鄰近地區每所學校的概況,還帶著我到鄰近的學校拜訪、參觀校長宿舍,簡單樸實的陳設,令我印象深刻,可以充分感受到校長以校為家,積極投入,想要扭轉學校的困境。

鄰近還有一所學校,令我大大驚豔。那裡花木扶疏,群山環繞、風景旖旎,宛如世外桃源。校園裝置充滿藝術氣息,校舍別有特色,彷彿渡假村。專長為音樂的校長努力導入外部資源,讓全校學生都學習樂器。環顧校長室擺滿了大大小小的提琴,也令我印象深刻。

但是,這所學校的學區,產業凋零更加嚴重,學區內總人口僅剩約莫650人,新的學年,全校學生完全是跨區就讀。為了學校的存續,不得不向外地招攬學生,這我可以理解;只是該如何維繫與在地的連結,協助社區發展,則是我心中的疑問。

少子化、人口外流,這些系統性、結構性的因素不改,終究無法改變這些偏鄉小校最終走向被裁併的命運。圖片來源:Patrick Foto/Shutterstock


轉型成功傳承不易,挑戰依舊在


最近還有一則新聞提到〈高雄偏鄉國小併校 鄰校出招搶學生〉,新聞中提及的幾個鄰近學校,其實都與被裁併的學校一樣,學生數都不足50人,就算全數接手,恐怕也只是苟延殘喘而已。

當然,能成功翻轉的例子也不是沒有,只是要面對不一樣的挑戰。〈彰化國小校長遴選2校乏人問津〉這篇新聞中提到的彰化縣二林鎮廣興國小,原本只有33名學生,經過校長打造特色教學,入選教育部閱讀磬石學校、全國百大特色品牌學校、全國偏鄉特色遊學學校、2019台灣網界博覽會銀牌、2020金牌等,學生也成功增加到107人。只不過,彰化縣新學年國小校長遴選開跑,第一階段中廣興國小卻無人申請。因為偏鄉小校經營特色教學很辛苦,現有人脈不易傳承,接手不容易。

偏鄉小校經營的確非常辛苦。如果可以申請到校車,可以向鄰近鄉鎮拓展生源;但即便順利引進外部資源,發展特色教學,扭轉招生困境,當校長任期屆滿時該如何順利傳承,不讓翻轉重新歸零,依然處處都是挑戰。

當然,少子化、人口外流,這些系統性、結構性的因素不改,終究無法改變這些偏鄉小校最終走向被裁併的命運。只是我不禁要問,教育一個偏鄉孩子,花多少成本是合理的?如果沒受到好的教育,未來所付出的社會成本是否更為昂貴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