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大部分的學校想要轉型實驗學校,都是因為生存的考量!」一位校長直言回答我的提問。

這是中部一所成功轉型為實驗學校的偏鄉小校,校園裡林立著樹齡40多歲的桃花心木,學校的攀樹課程令人驚艷,曾多次獲得教育部教學卓越獎等多個獎項,主打探索體驗學習,辦學備受肯定;轉型為實驗學校後,也獲得家長的青睞,不遠千里跨縣市來就讀,可以說是小校轉型實驗學校成功的案例。

圖為大成藝術實驗小學。

實驗學校的現況

依教育部的分類,實驗教育可分為「學校型態」、「公立學校委託私人辦理」(公辦民營)及「非學校型態」3種,近年持續增加中,其中以國小校數最多,截至111學年國小階段學校型態校數已達86所,公辦民營校數也有8所,可謂百家爭鳴。

但如果我們檢視學校名單,可以發現相當比例的學校都屬於偏鄉小校,也可以說偏鄉小校最積極投入實驗教育。就以誠致基金會的KIST系統的公辦公營或公辦民營學校為例,皆屬偏鄉小校。

至於特色學校,是依據教育部2004年的「教育政策白皮書」提出「深度認識台灣、走讀台灣鄉鎮,發展學校特色」之理念,鼓勵學校結合在地發展多元的特色課程,許多一時無法轉型為實驗學校的偏鄉小校,也紛紛朝向特色學校努力,推出琳瑯滿目的課程來吸引學生就讀。

我們可以說,無論是發展特色學校或是轉型為實驗學校,都是學校求生存的策略,讓自己至少短期內不會被裁併。然而,偏鄉小校轉型實驗學校,究竟是裁併浪潮下短期的避風港或是長期的護身符呢?

偏鄉小校轉型實驗學校,究竟是裁併浪潮下短期的避風港或是長期的護身符呢?圖為大成藝術實驗小學。

實驗與特色學校風光轉型案例

位處雲林縣虎尾鎮KIST系統的拯民國小,原本學生數不足30人,瀕臨廢校,轉型為實驗學校後迅速成長超過百人,新學年甚至還增班。而位於屏東新埤鄉的大成國小原本也列入廢校名單,在獲得台北藝術大學、雲門基金會的支持,轉型為公辦民營的藝術實驗小學後,學生數也在短短2年內成長到60多人。而位於新北市石碇區的雲海國小善用學校豐富的自然生態,發展特色課程,獲得家長好評,學生數由104年的24人成長至近90人。

然而對偏鄉小校而言,轉型實驗學校或發展特色課程並不是招生的保證,反而需要面對更大的挑戰:

對偏鄉小校而言,轉型實驗學校或發展特色課程並不是招生的保證,反而需要面對更大的挑戰。圖為雲海國小。

  1. 師資流動性更高,課程更難傳承:偏鄉的師資結構原本就不穩定,轉型為實驗學校後不一定能改善,甚至會加劇變化。觀察許多學校轉型為實驗學校後,都會面臨校內師資大變動,正式老師不見得會支持學校轉型為實驗學校,因為課程的改變,代表必須付出更多心力重新學習,負擔更重,因此留任意願不高;遺留的空缺則由代理老師遞補,有的學校甚至高達7成以上都是代理老師。

    曾經聽聞某間學校成功轉型為實驗小學,但寫課程計畫的老師都離職了。許多學校徒有課程計畫,但師資與計畫負責人不斷更迭,以致形成斷層,而特色學校發展的特色課程,亦可能隨校長任期結束而改變甚至消失。

  2. 專業師資難求,培訓不易:無論是實驗教育專業或是特色課程,課程都必須自行研發、編寫教材。由於教師未必具備學科以外的課程設計能力,學校也多缺乏完備的培訓系統,以致專業師資難求。

    以筆者在特色學校任教時為例,除了擔任導師以外,還要負責特色課程的研發,但由於並非個人專長、對該領域不熟悉,因此花在教師共備、蒐集素材、發想教案、準備教材所花的時間,往往不下於國語數學這些學科。

  3. 公辦民營校長難為:相較於公辦公營,公辦民營的實驗學校校長需要面對更大的挑戰。除了面對縣市教育主管機關外,尚需配合執行民間出資組織的各種政策,雙方理念往往必須不斷磨合。出資方不一定了解教育實務,有時可能會有天馬行空的想法,造成窒礙難行,就有公辦民營學校校長因為與出資方理念不合,而申請提前退休。

擇校時代,有選擇就有淘汰

實驗三法通過以來,有人以「擇校時代」來臨來形容現在的狀況。如果不考慮非學校型態的實驗教育,把學校的型態用光譜分類,一端是傳統學校,包含完全以升學為導向的私校,中間則是發展在地特色課程的特色學校,另一端則是強調開放教育的實驗學校,不同類型的學校應該各有市場需求。

回到實驗學校的初衷,依《學校型態的實驗教育條例》第3條所規範的:「依據特定教育理念,以學校為範圍,從事教育理念之實踐,並就學校制度、行政運作、組織型態、設備設施、校長資格與產生方式、教職員工之資格與進用方式、課程教學、學生入學、學習成就評量、學生事務及輔導、社區及家長參與等事項,進行整合性實驗之教育」,可以看出轉型實驗教育的核心乃為實現其特定的教育理念,而提供學校更多彈性自主發展空間。

對偏鄉小校而言,要扭轉困境,應該要從由家長的需求出發,先盤點自己的優勢,思考學校的定位,到底要實驗什麼?再來決定發展策略,以及是否應轉型為實驗學校?

以新北市石碇區雲海國小為例,全校學生80%以上的學生都來自非學區,不遠千里搭校車來就讀。

接受市場的檢驗,有競爭力 ,才有優勢

無論是實驗學校或是特色學校,如果具有市場性,學生就會不遠千里來就讀,就如同家長為了讓孩子就讀明星學校,可以將戶籍遷入明星學區,或者付出高昂的學費,擠入私立中小學。以新北市石碇區雲海國小為例,全校學生80%以上的學生都來自非學區,不遠千里搭校車來就讀,一位把兩位女兒都送到雲海就讀的家長就說「對我而言,這就是一所實驗學校!」

無論是台北市的雙溪國小,以及新北市位於台九線北宜公路上的雙峰與雲海,皆非實驗學校,卻能善用自己的優勢精準定位,發展符合市場需求的特色課程,走出自己的一條路。換言之,偏鄉小校如果找到自己的目標市場,做好市場定位,未必要轉型為實驗學校,但如果換湯不換藥, 為實驗而實驗,為特色而特色,終究逃不過市場的檢驗。

原文刊登於獨立評論在天下